为深化实践育人理念,引领青年学子成长,4月9日下午,必赢线路检测3003特邀省社会学学会会长俞萍教授走进一站式学生社区,俞萍教授以"扎根中国大地做学问,在实践中追寻人生价值"为主题,与青年学生分享科研故事与人生智慧。
调研故事:用脚步丈量学问的温度
"科研经费每一分都要花在刀刃上。"俞萍教授以亲身经历讲述科研人的初心。她提到,曾与调研队深入基层调研老龄化问题,课题经费仅五万元,团队十余人为节省开支,往返选择火车站票,挤住一间小宾馆,"科研不是享受,只有贴近真实的生活,才能发现真问题"。正是这样的坚持,让她的团队发现了农村养老保障政策的认知鸿沟——一位农民曾问道:"为什么城里人60岁领养老金,农村人55岁却领不到?"俞萍感慨:"这些藏在田间地头的疑问,AI永远无法替代人与人的真诚对话。"

教育理念:理论与实践的"双向奔赴"
谈及治学,俞萍强调"顶天立地"的思维:理论需紧跟量子计算、人工智能等前沿科学,但实践必须扎进泥土。她以儿童发展研究为例,指出许多隐性社会问题只能通过面对面访谈挖掘。对于当前热议的"AI能否取代社科研究",她直言:"大数据能快速完成量化分析,但人的温度与社会的复杂性,仍需用脚步去感知。"
破解就业焦虑:在行动中寻找答案
面对学生提出的"就业难"困惑,俞萍以1998年大学生就业潮为例,给出务实建议:"与其等待‘完美岗位’,不如先在实践中了解社会。我曾帮助贫困地区妇女组建互助合作社,让家暴受害者通过手工艺创业重生——机遇永远藏在未被满足的需求中。"她鼓励青年拒绝"躺平",主动融入基层:"老龄化社会催生银发经济、乡村振兴需要数字化人才,关键在于找准阶段定位:该读书时潜心钻研,该闯荡时勇往直前。"
人生箴言:追梦者的"阶段论"
退休后的俞萍仍活跃在学术一线,她用"活到老学到老"总结七十载人生,更寄语青年:"人生如登山,每个阶段都有该看的风景。莫因焦虑打乱节奏,也别因捷径迷失方向——大胆追梦,但需脚踏实地;勇往直前,更要走稳当下。"
活动现场,学生们被俞萍教授"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"的情怀深深感染。2023级本科生杨同学表示:"俞老师教会我们,真正的管理科学不是冰冷的模型,而是带着人文关怀解决真实问题。"此次交流活动搭建师生思想碰撞的平台,学院未来将持续邀请教授、专家学者走进学生社区,围绕科学研究、学业规划、职业发展、大学生活等主题与学生开展面对面交流,发挥专业教师引领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,营造“学在管工”的良好氛围,以榜样力量培育兼具专业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