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学赛互促”模式下工程管理案例教学的创新实践
——以获奖团队经验分享推动理论与实战融合
3月30日(周日)上午8:30,由我院黄钟仪教授团队负责的《工程管理案例分析与写作》课程举行了一次特别教学环节。本次课程特别邀请了2023年中国研究生工程管理案例大赛的获奖团队走进课堂,与同学们开展专题座谈。通过“案例展示+经验剖析+现场互动”的形式,实现理论学习与竞赛实践的有机融合,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工程管理案例研究的理解,提升其理论与实务结合能力。

此次课堂分享由陈久梅教授主持,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模式开展。课程班学生全员参与线下研讨,同时开放线上会议室供非选课研究生旁听互动。



在专题分享环节,获奖团队三位代表依次分享了参赛经验,为课程提供了鲜活的实战案例与方法指导。刘瑞瑶同学以“书写‘一带一路’答卷,助力赛钢涅槃重生——塞尔维亚钢铁厂绿色转型之路”为例,深入解析了案例选题策略与命题优化技巧,展示了如何将时代议题有效融入工程管理案例构建,提升了同学们对选题方向与现实结合点的把握能力。张雪莹同学则聚焦于作品结构搭建与核心内容撰写,从逻辑结构、分析框架到文字表达,系统梳理了高质量竞赛作品的构建路径,增强了学生在案例写作过程中的条理性与表达力。胡欣同学围绕多媒体呈现,介绍了视频制作的流程与实用技术,并结合自身参赛作品的复盘经验,提出具体优化建议,拓展了课堂教学在成果呈现与表达形式上的应用空间。
分享结束后,现场气氛热烈,研讨环节师生踊跃参与,围绕案例选题、数据整合及竞赛策略等核心议题展开交流。针对学生提出的赛道适配性、数据实证方法等专业问题,参赛团队结合获奖经验,通过"理论推演+实战推敲"双维度提供解决方案,有效提升备赛策略的实操性。
本次课程聚焦“学赛互促”机制,通过竞赛获奖者的实战经验反哺课堂教学,结合“案例展示+经验剖析+现场互动”的多元形式,强化学生对选题、写作、呈现等环节的系统认知,不仅为学生搭建了与优秀团队交流的平台,更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实践热情,为后续参与高水平赛事奠定了坚实基础。